1950年代的美国,掀起了一场席卷整个娱乐圈的“政治风暴”。在这场风暴中,很多原本风光无限的好莱坞电影人稳操胜券配资,一夜之间从镁光灯下跌入黑暗。
达尔顿·特朗博,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。但也是他,用自己的才华和坚持,一步步打破了封杀,重新站上了奥斯卡的舞台。
被封杀的顶级编剧
当时的特朗博,已经是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编剧之一。他写的剧本部部卖座,事业如日中天。但就在他站在自家泳池边接受采访时,记者却感受到他身上那种“克制和疏离”——像是一个不愿揭开旧伤疤的人。
这一切的源头,是他在1947年拒绝在美国国会面前交代自己是否是共产党人。不是因为他不敢承认,而是他坚信宪法赋予他拥有自己政治立场的权利。
没错,他曾经加入过共产党,但他并不认为这有什么可耻。他甚至在接受BBC采访时说:“我从没因为赚钱而内疚,那些电影赚了几百万,我拿点报酬也很正常。”
展开剩余73%在那个年代,好莱坞其实并不真空。虽然和大萧条时期的现实隔着一层“银幕”,但很多电影人都开始关注社会问题。
30年代,很多人加入共产党,是因为它在反对欧洲的法西斯政权,也在帮助战争难民。特朗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走进了政治圈子。
黑名单时代:从奥斯卡编剧到“无名氏”
战争时期,美苏还是盟友,好莱坞甚至拍了不少“亲苏”的电影。但二战一结束,冷战开始,美国国内对“红色渗透”的恐慌就迅速升级。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(HUAC)成了专门“查红”的机构。
1947年,特朗博作为“好莱坞十人”之一被传召到国会作证。面对“你是不是共产党”这种问题,他回答:“我有权看到你们的证据。”结果呢?他被认定藐视国会,成了第一个被拉黑的编剧。
随后,好莱坞的大佬们在纽约的高级酒店里开了个会,宣布这十个人永远不会被雇用。特朗博甚至说:“我都不想再叫它‘行业’了。”
1950年,《红色频道》小册子一出,更是将他和其他很多名人——比如《教父》原作者马里奥·普佐的合作对象爱德华·G·罗宾逊、音乐人伦纳德·伯恩斯坦等等——一起点名。名单一出,谁也不敢再用这些人了。
同年,特朗博被判刑入狱。他自己还调侃说:“在肯塔基的联邦监狱里,我吃了一年好饭,住了一年免费旅馆。”
出狱之后,他的名字被从好莱坞彻底“抹掉”了。找不到工作,他只能带着妻子孩子搬到墨西哥。那两年,他又穷又抑郁。回到美国后,他靠化名继续写剧本。
你可能不知道,经典影片《罗马假日》的原始剧本,就是他写的。1957年,他用一个化名“罗伯特·里奇”,凭电影《勇敢者》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。当时不少人出来认领,说自己才是这个“里奇”。特朗博一边笑着看热闹,一边装作什么都不知道。
重回主流:天才终被看见
直到1960年,特朗博才真正以本名回到主流视野。导演奥托·普雷明格请他改编小说《出埃及记》,而柯克·道格拉斯则力邀他为《斯巴达克斯》写剧本。这两部电影同年上映,特朗博终于以真名出现在片尾字幕中。
他在接受采访时说:“黑名单,到这就算结束了。”
晚年的他,终于得到了应有的荣誉。1975年,《勇敢者》的奥斯卡奖杯终于正式颁给他。1993年,《罗马假日》上映40年后,他也被追授了编剧奖。
2015年,他的故事被搬上大银幕,由《绝命毒师》的男主布莱恩·克兰斯顿出演,电影《特朗博》让更多人知道了这位“被封杀的奥斯卡编剧”。
特朗博自己说得很清楚:“我比很多人在‘红色恐慌’中的受害者幸运得多。但别忘了,那对很多人来说,是彻底的灾难——有些人失去了婚姻,失去了孩子。我们几个‘翻身’的,掩盖不了那个时代的残酷。”
特朗博的经历,不只是一个天才编剧的起伏人生,更是那个时代美国社会撕裂的缩影。他用沉默对抗压迫,用笔杆子争取尊严。他的故事告诉我们:即使在最黑暗的日子里稳操胜券配资,信仰、才华和坚持,也终将照亮前路。
发布于:甘肃省翔云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